12月13日,第十四届复旦城市治理论坛学术研讨会于我校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城市治理共同体研究”,会议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我校文正智库主办,《复旦城市治理评论》编辑部、江苏城市更新研究基地与上海市未来研究会协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宿州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复旦大学等院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会议的核心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研讨会也邀请《天津社会科学》《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学术界》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的期刊编辑同与会学者展开交流与讨论。
开幕式由我校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丁彩霞主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唐亚林、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涧秋致开幕词,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苏州城市学院以及会议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研讨会第一场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瑞昌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亚林教授以“从社会治理共同体到城市治理共同体”为引言,从内涵分析、实践路径和“十论”理论范式深入探讨如何建构城市治理共同体。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振亮从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路径依赖、模式演进以及松江区城乡治理的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湖南师范大学刘茜副教授以长沙市J街道为研究案例,从模糊-冲突的视角分析城市“格子房”整治的适应性执行策略。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慧凤教授借助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回答“面对复杂城市社会系统,参与式规划如何塑造城市治理共同体的韧性”的问题。苏州城市学院丁彩霞教授从包容性视角出发,探讨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周义程教授从理论视角、文献梳理、分析框架、案例选取、概念提炼等角度提出进一步修改建议。
研讨会第二场由《学术界》刘鎏编辑主持。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董幼鸿教授从路径探索、取得成效、面临困境与消解策略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应急领域共建共治共享能力建设。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晨教授以S市Z社区城市微更新项目为例,基于“制度-行动者”的分析框架,回答了“社区协商中的梗阻何以发生”的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王世强副教授探讨了数字时代虚拟社区对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促进作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锁利铭教授以动态网络理论为切入口,分析了面向共同体的区域治理所要研究的关键议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易承志教授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构型理论,利用组态分析方法回答了数字化转型如何驱动超特大城市韧性治理的问题。《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王玉编辑从研究主题、研究切口、影响机制等角度对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提出了完善建议。
研讨会第三场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水生教授主持。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杨君副教授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以社区营造的参与主体和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空间再生产与社区营造自主性何以可能。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尧磊副研究员将乡镇政府置于后税费时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政权建设纵深推进的进程中考察,据此分析国家对乡镇运作制度化重塑的实践内容。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李岩讲师以北京学院路街道为案例,提出基层减负和增效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应采取“块”的治理逻辑、主动性“统合治理创新”的思路来实现基层减负增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李军谕讲师以广西隆安县震东社区的实践为例,构建了社区治理共同体和社区文化共同体的分析框架回答了如何在基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王霏基于行政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政府数据开放为何以及如何能够促进城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的问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郝文强讲师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建构了“主体-过程-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对城市治理数字化场景价值共创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天津社会科学》唐静副编审从社区营造、基层治理、制度创新、价值共创等不同角度对每篇文章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进行了细致点评。
研讨会第四场由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肖建华教授主持。湖州师范学院行政管理系姜亦炜副教授基于浙江省H市三十个未来社区建设的跟踪调研,分析了未来社区何以未来的问题。东华大学刘奕教授认为城市养老共同体的核心要义是模式认同、服务共创、有序运转与协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养老共同体何以可能的问题。我校太湖研究院副院长陈璇教授以平江路、十全街为例,从人文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可能路径。华东理工大学叶敏教授构建了行政赋能自治的分析框架,探讨了社区空间紧张背景下小区停车治理的问题。宿州学院商学院刘凡副教授基于系统论视角,通过安徽省与全国30省市的比较,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发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刘珊副教授通过系统梳理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要素与关系,构建了特大城市社区共同体分类治理的全景式路径。上海财经大学程梦莹博士生从资源动员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将商品房新建社区的外源性社会资源转化为内生性社会资本的逻辑过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孙小逸副教授从未来社区的概念界定、共同体的理论新意、街区改造的可持续机制、社区治理规则、机制解释、理论引用的切入等维度进行了深入点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春成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李春成教授首先对本次论坛中丰富翔实的汇报内容与精彩纷呈的学术观点予以高度评价,并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场域规范、制度安排等不同维度总结了城市治理共同体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最后,李春成教授对苏州城市学院以及所有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诚挚感谢,并相约第十五届复旦城市治理论坛再度相聚!
(文正智库、江苏城市更新研究基地)